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当代青年大学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价值引领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开展了第五届郑航“最美大学生”评选推介活动。为进一步发挥榜样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郑航学工特推出【最美大学生】专栏,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向身边榜样学习,争做最美郑航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第五届郑航“最美大学生”之民航学院易怀武的青春风采吧!

易怀武,男,中共预备党员,河南信阳人,民航学院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2022级本科生。

事迹关键词:赤诚筑梦蓝天,矢志空天报国

易怀武瞄准科技前沿,获得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这是我校首次在该赛事中荣获国奖;加入校企合作团队,参与攻克螺旋桨气动优化、无人机应急通信、可折叠巡飞器设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主动讲好航空故事,赓续郑航精神,组织、参与中小学全国科普日活动、香港少年警讯交流等近10项航空科普活动,覆盖青少年超1万人次,指导中小学生在航模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40余项。易怀武先后担任河南飞行日记文化传播公司法定代表人、知行航空科技公司核心成员、民航学院资助助理等职务;在“挑战杯”等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8项;授权外观设计专利(第一设计人)1项;获得智行基金会嘉奖、河南省青少年航模竞赛优秀辅导员、航空科技节优秀科学实践助手、郑州航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一、奋进笃行不怠,锤炼专业本领

易怀武稳扎稳打,努力夯实专业基础,他以航模队为平台,在适航专业系老师的指导下,作为学生第一负责人组建了“红隼”和“黑翅鸢”两个创新团队。“红隼”致力于搭建垂直起降长航时复合翼无人机应急通信平台,为灾后“黄金72小时”救援提供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黑翅鸢”专注于轻小型可折叠串列固定翼巡飞器设计,是集无人机技术、精确制导和巡航技术等融合发展的产物。两项作品先后获得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团队二等奖及单项第三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南赛区二等奖等多个高水平竞赛奖项。此外,他带领的创业项目——“氢鸾”成功入选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重点培育项目,正全力备战冲击国赛。

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现场

二、瞄准科技前沿,紧跟行业发展

在学院飞行器适航技术系主任张永旺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易怀武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把专业知识学习与航空领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针对无人机用螺旋桨气动性能与噪声综合优化设计与验证的难题,易怀武主动担任项目负责人,联合多学院、跨年级组建队伍。项目立项后,团队通过设置预期参数进行雷诺数的计算,确定翼型并对螺旋桨结构进行建模,通过CFD仿真分析验证,搭建螺旋桨拉力试验台优化设计,项目获得全国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三等奖。

他还加入智慧通航与适航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飞行器联合研发中心两个校企合作创新研究中心,参与攻克飞行器研发、通航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目前,他作为河南飞行日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将高校的学术资源、人才储备与企业的前沿技术、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

三、践行志愿之路,书写挺膺担当

一路心怀志愿热忱,以实践行动诠释青春作为。自大一担任学院资助助理以来,易怀武先后组织开展“助学·筑梦·铸人”系列活动10余项,累计参与2000余人次;两次参与组建“绿色通道”,三次参与寒暑假资助家访活动,累计服务350余人次;2022年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投入学校抗疫一线,参与保障学院近2000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荣获“疫情防控学生标兵”荣誉称号,总志愿服务时长累计200余小时。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易怀武积极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在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易怀武加入民航学院黄河安澜社会实践团,跟随团队一同走进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区域服务中心、中原农谷展厅等实地参观考察,切身感受现代科技对农业的推动,写成2万余字的总结报告,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赴平原示范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四、讲好航空故事,赓续郑航精神

易怀武坚守“空天报国”初心,充分利用自身航空专业优势资源,组织、参与中小学全国科普日活动、香港少年警讯交流、智行夏令营、学校航空航天科技文化节等近10余项航空科普活动,覆盖青少年超1万人次;在郑州知行航空科技公司担任高级航模教师,指导中小学生参加航模竞赛,获得省级奖项40余项;参加学校航空航天科技节,现场向刘大响院士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航空器。获得智行基金会嘉奖、河南省青少年航模竞赛优秀辅导员、航空科技节优秀科学实践助手等奖项荣誉。

全国科普日宣讲现场

谈及未来,易怀武立志成为一名航空器适航审定工程师。他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事业的殷殷嘱托,严格把控航空器适航标准,用实际行动践行“空天报国 砺新图强”的郑航精神,为每一次安全飞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