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我校召开本学期第二次全体辅导员例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聚伟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学生工作部长、学生处处长张新红主持。

会上,材料学院、南乌拉尔学院辅导员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成长经历,围绕学生思想价值引领、日常管理工作、重点学生帮扶、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作了典型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和育人故事,表达了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校发展的愿景,为全体辅导员提供了有益借鉴,促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

材料学院辅导员张聚强
材料学院辅导员张聚强以《家校同心育栋梁,场景赋能铸英才》为题,分享了4年多来的工作实践与思考。他围绕“家校共育、场景化育人、心态归零”三个方面陪伴学生成长成才。一是织密家校联络网,从1到175的暖心守护。落实家校联系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家校联络体系,掌握班情、熟知学情,通过“定心丸”“退烧贴”“强心剂”式精准沟通化解学业焦虑、心理危机、宿舍矛盾等难题。二是从餐厅到赛场的场景化育人实践。在午餐会打开话匣子创造安全感、用交心会触碰心窝子建立信任感、借球场会搭建台子培育归属感。把思想工作嵌入生活肌理,在共同举筷、赤诚相见、击掌欢呼中,自然生长出心灵的共振。三是心态归零,在育人长路上永葆赤子之心。真正的育人事业是场马拉松,需要以归零的勇气拆掉经验的高墙,用长期主义的定力对抗速成焦虑,在每日精进中践行“日拱一卒”的修行。新征程,带着空杯心态,在没有终点的航行中,像中国航天人那样,永葆赤子之心。

南乌拉尔学院辅导员彭源源
南乌拉尔学院辅导员彭源源以《以心引路以情育才以力护航》为题,系统总结了她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构建师生信任关系、助力学生逐梦成长的实践路径。一是用心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开学前通过年级群答疑解惑,设计调查问卷精准掌握学生需求;军训期间组织寝室公约设计、试行轮值班委制度,挖掘学生潜力;开学后联合专业教师开展学业指导与职业启蒙,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二是用情感召学生赢得信赖。通过宿舍走访、课堂观察和日常谈心,逐步建立起学生的信任。无论是贫困生帮扶、心理疏导,还是职业规划指导,始终以“正向引导”代替说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用力支撑学生勇敢逐梦。她表示作为辅导员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在学业支持、心理健康等领域深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党委学生工作部长、学生处处长张新红
张新红对二位辅导员代表的发言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围绕“五一”节假日期间学生安全教育、离校登记、返校统计、在校学生管理、家校联系、辅导员值班值守及反诈骗宣传教育等方面重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聚伟
张聚伟对全体辅导员的努力工作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非常理解学生工作的辛苦和不易,近年来,持续通过强化培训培优、优化发展平台、促进专业成长、拓宽发展路径、加强制度保障等一系列举措激励辅导员扎根学生工作担当奉献、安心敬业、干事创业,全面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和归属感、幸福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丰富的案例和当前工作实际,张聚伟对全体辅导员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提升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实。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学校长远发展,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对照学生工作方案和工作清单,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扎扎实实做在日常、抓在经常、落到实处,尤其要做好节假日期间学生工作不稳定因素研判、排查和矛盾化解力度,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检验,切实维护学生安全、助力健康成长成才。二是深植工作情怀,永葆育人初心。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人,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思想高度、情感温度、行动力度会直接影响学生,要深植工作情怀,永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以“父母之心”关爱学生成长,以“学者之心”钻研育人方法,以“战士之心”守护校园安全,做好“学校政策落地和学生需求反馈”“理想信念传递和青年心声表达”“整体的规则约束和个体关怀包容”的桥梁,努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提高职业能力,夯实发展根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在职业生涯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自身发展和工作起决定作用的内在综合品质。当前,学生日常工作千头万绪,面临较高的职业压力,辅导员要对标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围绕九大工作职责,结合实践工作,持续培养自身过硬的职业素养与管理能力、高超的工作艺术和思想教育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科研能力,能够不断研究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提出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努力“反哺”育人成效,以较强的工作能力、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处处主动作为的担当,守护好学生的星辰大海。
各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党委学工部科级以上人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