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郑州航院信息管理学院的“行走课堂·情境育人”融合计划结合专业特色,以实践育人“1+1”融合为核心理念,依托情境模式,构建价值引领、文化浸润、身心培育、奉献社会的“四模块”双课堂实践育人融合体系,探索实践育人四维联动模式,实现从校内小课堂到校外大课堂的实践转化。

该计划自2014年实施以来,郑州航院信息管理学院紧扣“实践育人”主线,强调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活动融入实践育人全环节,根据“铸魂”“立志”“求真”“力行”四项计划设定不同情境,打造“档案文化节”“互联网+邻里守望,携手社区情暖中原”等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社会课堂作用,扩大育人教育覆盖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学生把火热青春融入祖国建设的伟大实践,打造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学生工作品牌。

自运营以来,郑州航院信息管理学院共开展“经典记忆朗读”“青年谈理想”120余期,“五老面对面”访谈12期,村史、村志4部,参与人数达6000人,工作品牌获得2019年度河南省共青团工作项目大赛二等奖。志愿服务辐射到经八路街道办事处、相济路社区、金水区养老院、郑州儿童福利院等地,累计4000人次受益,参与志愿者达8900人次,荣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社区示范项目、2018年河南省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2017年河南省青年公益创投大赛铜奖等奖励,并入选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多次受到河南省电视台、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育人成效明显,学生曾获全国真情实感志愿者、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红色经典记忆朗读大赛一等奖、河南省高校“读懂中国”二等奖等多项省级以上奖励。疫情期间,学生积极行动,开展创作海报、短诗、短视频、科普抗疫、爱心捐款、线上学习打卡等活动,三十余名志愿者在当地参加疫情防控,二十余名志愿者因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表现突出,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先进事迹被“共青团登封市委”“梅河口共青团”“东方光电”等媒体报道,共青团登封市委、共青团梅河口市委、共青团太康县委纷纷以感谢信的方式表达了对志愿者的肯定。

该计划成功实现实践育人、创新育人、专业育人的有机结合。通过组建“极韵兰台”档案修复等团队,搭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网,邀请校外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获得“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建立“画说档案”新媒体产品制作团队,系列图文在《贵州档案》、《中国档案报》等杂志上连载。成立“鸿云航信”航拍与信息智能处理团队,组织、参与制作“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等数字产品十余部,航空工业档案馆2018年“航空工业创立之初大型史料展”等四项实践项目,大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此外,该计划还成功实现实践育人与学工队伍素质提升有机结合,参与计划的辅导员中1人在河南省辅导员能力大赛中荣获三等奖,3人在校辅导员能力大赛中获得奖项,1人在河南省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人获得校辅导员精品项目立项,1人获得河南省“优秀辅导员”、“优秀共青团干部”,在提升育人效果的同时,实现了育人与自我提升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