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培根铸魂、传递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郑航学子筑牢爱国信念,赓续红色基因,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校党委学工部、“润心工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红雁计划”社会实践活动。近日,“润心工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成员、艺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朱庆征组织“红星闪耀 足迹寻踪”实践团到达漯河市临颍县瓦店镇开展了走访老兵等系列红色专项实践活动。

“红雁计划”依托我校已获批河南省第七届普通高等学校“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红色育人项目和“润心工匠”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组建郑航学工“红色基因传承班”,实践活动以“红帆启航·薪火印记”为主题,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

抗越精神特指中国人民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及后续边境防御作战中展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的意志体现。

Part 1

在走访活动开始前夕,“红星闪耀 足迹寻踪” 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大李村村室开展了一场特殊的主题拍摄活动 —— 他们布置起天安门背景板,为当地老人定格与 “国家象征” 同框的珍贵瞬间。

这一举动背后,蕴含着对老一辈爱国情怀的深刻体察。天安门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符号,早已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烙下深深的情感印记。尽管现场没有专业摄影棚的精致布景,仅以简朴场地承载这份心意,但老人们闻讯后仍踊跃参与,排队等候时的热切期盼、面对镜头时的郑重神情,无不彰显着对这一时刻的珍视。当相机快门按下,老人们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既是对这份特殊关怀的真挚回应,更藏着一辈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与对民族复兴的憧憬。

走访老兵的准备阶段,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参战老兵设计个人画像。成员们尽个人所能,全神贯注地勾勒着每一笔线条,力求通过绘画再现老兵们的坚毅风采。

Part 2

老兵简介

潘德宇,瓦店镇上坡高村人,1955年4月27日出生,1974年入伍,在原陆军50军炮团汽车连服役,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多次获得嘉奖。

实践团走进潘爷爷家中,听他讲述战火岁月里的热血故事与深厚情谊。谈及当年参战的信念,潘爷爷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青年人都怀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没有一个愿意留在家中,即使行军途中目睹伤员也依旧没有动摇奋勇向前的决心。”

忆起战友情谊,潘爷爷面带笑容地说,老兵们一直维系着深厚情谊,每年定期相聚重温峥嵘岁月,还借助现代通信技术保持日常紧密联系。他用朴实的语言生动还原历史,字里行间的细节将在场者带回战火纷飞的年代。采访尾声,潘爷爷对实践团成员做出深切寄语:“希望你们能记着这段历史,国家的将来在你们身上,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本事、心里的想法当本钱,让我们的国家在你们手里变得更像样。”同时,实践团指导老师朱庆征询问潘爷爷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阅兵的期待,潘爷爷表示,如今时代发展迅速,武器装备较过去有巨大进步,自己定会准时收看,见证国家的强盛与荣光。

潘爷爷的讲述,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保家卫国的赤诚之心和战友间的深厚情谊。从他们身上,成员们看到了坚定的信念、珍贵的情谊以及对国家发展的自豪与期待。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激励着实践团成员铭记历史,传承先辈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感悟

艺术与设计学院2024级产品设计专业刘紫涵:今天,我通过“红雁计划”社会实践活动,有幸采访到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潘德宇。作为参战者,潘爷爷用淳朴的语言介绍了自己的参战过程和参战感悟,在与潘爷爷的交流中,我仿佛走进了那个充满奋斗与热血的时代。在与潘德宇爷爷的交谈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战火中那些坚毅的面庞和挺直的脊梁,深刻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这段对话不仅弥补了我对这段历史的认知空白,也让我理解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学习老兵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奉献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兵简介

谭少周,瓦店镇瓦店村人,1953年3月16日出生,1974年入伍,在原陆军50军炮团汽车连服役,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攻打崇左战役荣立三等功。

谭少周向实践团成员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过往,字里行间满是烽火岁月的厚重与悲壮。他介绍,中国曾倾力援助越南,却遭其在边境不断挑衅,最终为护边境线爆发战争。提及萍乡市烈士陵园烈士平均年龄仅 22 岁、战友永别时,他哽咽落泪:“最让人揪心的是走着走着,身边的人就没了。有时候正和身边人说话呢,一颗流弹过来,他就那么直挺挺倒在脚边了。”那些年轻生命定格战场,牺牲成民族伤痛。支撑他们作战的是 “听从指挥、服从命令” 的信念,即便恐惧也知军令如山。谭爷爷回忆道:“参战过程中最缺乏的物资就是水,18天的时间里只有3壶水,当每一个人品尝到那一滴水时都要慢慢回味。”18 天仅 3 壶水的窘迫与百姓拉伤员时的相助,尽显战争艰难与军民情深。

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认识到和平需捍卫,更珍惜当下;明白严明纪律是胜利关键与民族凝聚根基,决心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谭爷爷表达了对大阅兵的期待,并引用毛主席的话寄语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如今,时代不同了,但希望的火种仍在传递。你们正处在最好的年纪,就该有股子冲劲。希望你们不负韶华,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这既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老一辈对国家发展的深切关怀,也让他们明白,青年一代肩负着传承先辈精神、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实践团成员认为,应当铭记历史,敬畏牺牲,以严明的纪律意识和奋斗精神,不负先辈期望,让国家在和平与发展中愈发强盛。

学生感悟

艺术与设计学院2024级产品设计专业王珏:今天,跟随实践团所开展的“红雁计划”我有幸采访到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谭少周。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亲历者,他的讲述像一把钥匙,循着时间线,打开了1979年那个战火纷飞的春天,让我们得以窥见战争最真实的模样。经过本次对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谭少周同志的采访,让我深深懂得:“一寸山河一寸血”并不是一句空话。战争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参战老兵们依然记得那段峥嵘岁月。如今的和平,不是岁月天然的馈赠,而是先辈们在战火中挣出的希望。我们该铭记这份沉重,更要传承他们的勇气与担当,把对英雄的敬意,化作守护家国、奋进向前的力量,让先辈们的热血,在新时代继续照亮征途。

Part 3

走访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大李村当地领导开展领导干部座谈交流会。座谈中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大学生们作为国家发展的宝贵力量,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红色思政教育对青年学生而言,犹如精神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在红色精神的学习之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像革命先辈那样,无畏艰难、奋勇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与参战老兵的交流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到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更加增强了成员们勤学实干、砥砺前行的决心。未来,“红星闪耀 足迹寻踪”实践团将继续秉持“知行合一”的理念,以更饱满的热情传承红色血脉,追求蓝色梦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广袤的大地上谱写新时代青年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