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0月23日,“光影里的思政课(第八期)”在蓝天书院社区顺利开展。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侯丽羽工作室成员、郑州航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树利深入社区,带领学生共同赏析抗日战争题材影片《大突围》。

观影前,吴树利向同学们介绍了影片的时代背景,详细讲述了1941年大青山突围战的历史脉络和战略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那段烽火岁月的立体认知,引导同学们从历史深处感悟信仰的力量。影片中真实而震撼的战斗场景,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吴树利结合人物抉择讲述理想信念,引导青年思考“什么是牺牲”“为何而战”,在情感共鸣中厚植家国情怀。观影后,吴树利引导同学们围绕“铭记历史,青年担当”展开讨论。她强调,纪念抗战精神并不仅仅是为了铭记过去,更是要激发当代青年的责任感,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史为鉴,从先辈的奋斗中汲取力量,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生心得:

这堂“光影里的思政课”让我深有感触,影片生动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们在敌强我弱的困境中,坚守信念、英勇抗争的感人故事。那震撼的战争场面和巧妙的战术运用,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先辈们的英勇无畏。这次观影不仅是一次视觉冲击,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让我明白今天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将抗战精神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航学院社区陈相熙

战士们啃冻窝头却目光如炬,握家书却决然赴死,他们不是符号化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影片最震撼之处,在于绝境中闪耀的人性之光:医护兵舍命救伤员,炊事员分出最后一把米,被俘战士宁死不屈。这些细节让我深刻领悟到信仰、尊严与情义的重量。片尾幸存者走出山林,阳光洒在他们伤痕累累却挺直的脊梁上,我恍然大悟,真正的突围是守住内心的精神高地。作为学生,我将以先辈为楷模,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将这种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航学院社区贺江涛

作为大一学生,参与此次活动使我深受触动,在老师的讲解中,我对“英雄”与“信仰”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影片中,战士们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中,依然坚守“宁死不降”的信念,村民舍命相助,杜教官牺牲自己堵住敌军,这些场景无不令人动容。而学生利用智慧智取情报站的情节,更让我看到普通人在信仰驱动下的非凡勇气。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虽无需亲赴战场,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突破知识与能力的局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大突围》宛如一位历史导师,让我领悟到青春的价值在于不懈奋斗,生命的意义在于勇于担当。我愿将这份感动化作前行的动力,以实际行动跑好当代青年的“突围”之路,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蓝天书院社区孙若欣

名师简介:

吴树利 郑州航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侯丽羽工作室成员,荣获郑州航院2025年度思政课教学“大练兵”活动教学展示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