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费尽心思做了一大桌子菜却没有得到家人的感谢和鼓励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委屈和难过,但为了不显得矫情做作,默默咽下了当前的苦涩。

当亲人和朋友触碰了我的底线却浑然不知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孤单,但为了维持这份友谊和亲情,装作满不在乎地别过脸、耸耸肩。

我觉得我在变成熟,我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我也觉得我缺失了点什么。是面对自己情绪的真实?还是对他人的坦诚?

“成熟”让我们变得冷静、理智、可靠,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失去了情绪表达的自由

消失的情绪

人们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也会同步成长

整体上看起来,的确是这样。

心理学家考察了人格发展慢慢成熟的47个方面,发现大多数人成年后会在各种人格特质上变得更加适应人际和职业的健康与发展。

比如,成年人会随年龄增长变得更有领导力、亲和力、责任心,情绪稳定性更高;会变得更慎重,更体贴,更有计划,更果断,还更慈仁。

对!我们完全值得为自己的这些进步而欢呼鼓舞!我们真的在慢慢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

但是这灿烂的晴天中还有一小片乌云飘荡着。它不时牵扯着我们的内心,提醒着我们:

“你越来越成熟了,但是你是不是不够开心?你是不是更习惯压抑了?你是不是不再敢暴露自己的情感?”

这片小小的乌云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开放性(openness to feelings)。

这个研究发现,虽然大多数人格特质是向更成熟更适应的方向大步向前进了,但很可惜,成年人的情感开放性在一步一步地降低。

也就是说,越长大越压抑并不是你一个人的感受。世界上好多好多成年人,都和你一样。

压抑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法宝?

情绪压抑(Suppression)与情绪开放性相对,指的是让他人无法探知自己情绪体验的努力。

因为在情绪中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到脆弱、受伤,所以表露情绪有时让人感觉危险。人们可能会相信,一时委屈、压抑自己的情绪,将会换来更强大的内心,更长久稳定的关系,更温和无争端的环境。

“我多厉害啊,可以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我一定更坚强了吧!”

“这亲密关系多好啊,我的那些不舒适、不满都没有影响它,这样的关系一定不会那么脆弱吧!”

“那样的环境多不让人害怕啊,不用总是担心意见不合,只要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就好了!”

是真的吗?压抑情绪就是适应各种人际关系的法宝吗?

研究发现,相对于比较容易看见的表露情绪的脆弱,压抑情绪其实也给自我关系、环境带来了危害

当一个人压抑情感时——

在个人内心层面上,会感受到更强的低落情绪,更多的疲劳厌倦,更低的自尊感,更低的生活满意度;

在人际交往上,则会感受到更少来自他人的支持,感受到他人疏远自己,更低的关系满意度

例如,研究发现,表达而非隐瞒自己的愤怒是一种有助于维持或加强关系的积极行动,伴侣不表达他的愤怒会导致关系中的不满增加。

当你在朋友触碰底线却不敢生气时,你会感到两人之间出现了一层厚障壁,让你觉得这段关系并不亲密,对方永远无法体会自己的心情,两人的距离可能因此变得越来越远。

不表露情绪的害处不仅体现在消极情绪的压抑中,也在积极情境中展露出来。如果自我牺牲的努力不被人所知,关系满意度也会下降。做了一大桌子菜,身体劳累,心里却充满骄傲自豪,如果它们不为家人所知,是不是会不愿意再次“牺牲”了呢?

这些情况不仅仅反映在当下,如果你常常压抑自己的感情,甚至在事件发生三个月后,低落情绪都会持续增长,关系满意度也会持续降低。

情绪开放好处多多!

其实,情感外露不只有人们猜想中可能造成的“脆弱、受伤”,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中不知道的好处!

我们会在情绪的表露中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接纳,亲密度的上升,也更少感觉被疏远。实验中,在表达情绪之后的三个月里,被试的自尊和关系满意度都有显著提升。

当你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仿佛消失了,两人仿佛进入了某个共同的空间,分享着相同的喜怒哀乐。这让人感觉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更对这段关系的未来抱有信心。

开心高兴时,表达情绪让人获得更长的情绪体验。我们在表达中重新体会事件的魅力,让情绪维持和增强。无论是向好友分享愉快体验写日记,还是编辑一条热情洋溢的朋友圈,我们都很可能在表达中再次感受到当时自己的热情与活力。

痛苦难过时,多表达也会让人经过对痛苦的描述获得更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进而促进浪漫关系等。感受到难受和委屈时,说出来可能让自己对情绪有更清楚的认知和理解,在两人认真对待这些情绪后,这些令人不快的情绪就不再是两人关系路上的绊脚石,而转化成了驱动器!

《来自星星的你》中敏俊喜讲述了自己难以忘却的伤心往事,反而增进了和千颂伊之间的感情。

当然,如果你确实还不太会表达,也不必太过焦虑——所有这一切的情绪带来的波动与影响都是正常范围内的,不会对生活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只是,如果你希望更快乐、更受支持、对生活和亲密关系感到更满意,那慢慢去表露你的情绪可能是你可以尝试改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