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与环境学院聆听心语工作室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引领下,积极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首要目标,围绕我院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系列教育、普查、救助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到学院心理育人中,工作室成员时刻坚守初心,致力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一、机构简介

学院组建了以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我院聆听心语工作室以09A509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场地,具备沙盘玩具、击打解压宣泄器具、团体辅导活动箱及心理健康相关书籍刊物,能满足各类群体的需要。聆听心语工作室具有专职辅导员9人,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者1人,具备校级、院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经历者8人。

二、工作概况

(一)以新媒体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聆听心语工作室以“聆听心语”微信公众号平台为线上主要阵地,开设了“青人说书”“赠音予你”“共享故事”“翼说心理”“生活杂事录”等特色栏目,及时进行推文宣传,近一年来发布推文数量在100篇以上,以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困惑与烦恼为主题,进行二次创作,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在科普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也营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二)以学生家长为助力,强化家校协同育人

加强与家长沟通,强化家校共育。辅导员老师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掌握学生的在校状况,共同处理学生遇到的困惑与烦恼,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工作室通过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更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推文“致家长的一封信”就以科普与孩子沟通时的技巧与态度为主要内容,帮助各位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三)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聆听心语工作室积极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近一年来举办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二十余次,“时光信封站”“宿舍全家福”“心语博物馆”“心晴忘忧馆”、情绪配音大赛、手抄报比赛以及将体育与心育融合的乒乓球接力比赛等活动深受同学们欢迎。同时积极承办校级比赛,与图书馆联合举办“心语书香”活动,积极参加我校举办的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微电影大赛、心理委员技能大赛,有效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四)以日常谈心为基础,及时开展心理疏导

认真做好有困惑学生及重点关注群体的接待工作,做好接待记录,及时准确地填写谈话记录,并做到及时更新,同时对相关记录及档案材料进行严格保密,保护学生隐私,杜绝信息外泄。积极配合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普查工作,根据普查反馈结果情况,及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疏导与干预,完成重点关注对象与次重点关注对象谈心谈话,并按时向心健中心提交访谈反馈表及相关工作情况报告。

(五)以队伍建设为抓手,贯彻落实各项工作

学院具有明确的心理健康工作部门与完善的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土木与环境学院青心部是我院成立的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生组织,聆听心语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主要依靠青心部来进行,形成了“领导小组—青心部—学生”三级工作体制,时刻秉持专业化、深入化、透明化的工作态度,自成立以来多次举行骨干培训,强调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专业队伍建设。


(六)以危机案例为重点,细致掌握学生动态

学院心理专员每月按时上交月报表,对于出现危机的学生,及时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沟通协商,并要求相应辅导员做好记录。对于重点关注学生,学院建立了工作台账,并按月记录最新情况。对于重点关注学生的就诊记录及与其家长的沟通记录,学院都留有备份存档,慎重处理因心理问题休学复学的同学。

(七)以打造品牌为目的,扩大辅导站影响力

“聆听心语”工作室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各项工作安排,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院在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在我校第二届心理委员知识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聆听心语”工作室开办的“时光信封”栏目与“共享故事”栏目,一届一届地进行传承,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现在逐渐将“赠音予你”栏目也作为特色不断发展,最后统合形成我院心理辅导站独有的品牌特色。

赠音予你

共享故事


土木与环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方式,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技能、完善专业设施,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更温馨的环境,更好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问题,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持续打造最美最新最暖的二级心理辅导站。